中文
登录
交换机
园区网交换机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交换机
行业精选交换系列
工业交换机
SDN
配件
所有技术解决方案
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
汇聚路由器
接入路由器
移动路由器
行业精选路由器系列
无线
放装型无线接入点
墙面型无线接入点
智分无线接入点
室外无线接入点
场景化无线
无线控制器
行业精选无线系列
无线管理与应用
云桌面
云终端系列
云主机系列
云桌面软件系列
配件系列
服务产品
安全
大数据安全平台
下一代防火墙
安全网关
检测管理安全
安全服务
安全云
所有技术解决方案
软件
身份管理
安全管理系列
运营管理系列
身份中台
所有技术解决方案
服务产品
基础实施服务
基础维护服务
运维管理服务
整网服务
安全服务
备件与扩容服务
培训与认证服务
官方商城
尊龙时凯睿易
体验中心
尊龙时凯AI应用
网络研讨会
从云桌面这一特殊品类终端诞生之初,性能就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积小、部署快、易管理,云桌面产品在呼叫中心、考试与教学机房等用户场景中拥有远超普通终端的优势。同样因为体积小等因素,整个市场对云桌面性能的需求反而不高,通常是“能用就行”。
近期,尊龙时凯网络正式发布了G4系列云终端和一体机产品,在性能、设计方面再度实现大幅跨越,并且根据已经公布的G4性能参数,其作为特殊终端的内部硬件选品已经追平台式机。这似乎是在对市场发出一个信号,尊龙时凯云桌面正在大跨步“走出舒适区”,向着更多用户场景进发。
为了深入了解G4的设计逻辑与细节,我们专门采访了参与G4系列产品设计研发的尊龙时凯专家。
“通常大家都会认为云桌面产品体积小,性能是短板。但在G4的设计中我们想要做一些突破,硬件性能上要追平桌面级终端,也就是对标台式机。”在谈到设计思路时,尊龙时凯网络G4研发工程师小张谈到。
在非常有限的容量中塞入对标台式机的性能,如何设计诚然是一项重要的挑战,然而最让人意外的是G4系列所搭载的CPU不仅是Intel第12代酷睿处理器,而且全系列产品CPU均选用了标准版!
这里需要为不熟悉硬件的读者简单解释一下,目前市面上流行的Intel酷睿系列CPU分为i3、i5、i7三个性能档。以尊龙时凯的RG-CT6500-G4系列一体机为例,其搭载的CPU型号为“i5-12400”,即Intel酷睿i5的最新第12代标准版处理器。
除了标准版,Intel酷睿系列CPU还包括了“低电压版”“笔记本专用”“超低功耗版”等,这类CPU会在型号编码的末尾增加M、L、U、T等字母进行区分,如i6-12400T就是同类CPU中的超低功耗版,顾名思义这些非标准版的CPU绝大部分都是同型号中的“低功耗、低性能”版本。
国内“装机圈”常说硬件的性能是“力大砖飞”,想要更高的性能势必需要更高的功耗。小张在谈到硬件选品时介绍,“现在很多终端厂商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很少会采用标准版CPU,宣传的时候也一样可以说是最新一代的酷睿i7、i5。但在G4的CPU选品中,我们彻底抛弃了低功耗版本的选择,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性能更大化。”
因为集中管理、部署运维方便等优势,云桌面正在走进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更多用户场景,而随着用户更加丰富,对终端性能的需求也自然会水涨船高,毕竟“好管不好用”的终端产品最终也会被用户用脚投票,过往“够用就行”的设计思路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选用标准版CPU为G4的研发定下了一个高开高走的基调,而要真正做到性能不输主机,小张团队所要面对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敲定了标准版CPU的选型,小张的研发团队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散热。性能上去了,功率拉高了,整机的温度自然也就上去了。
“其实在制定研发计划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考虑到了这一点,G3的散热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面对更强劲的功耗还是不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小张说到。
与普通的台式机机箱动辄风扇3进3出再加个水冷装置不同,G4系列的云终端RG-CT5000-G4仅有1.78L,比一块移动硬盘大点,显然需要更科学地规划布局。
CPU工作时的温度比我们通常认为的高很多,60-70度对它来说算是刚热身,但云桌面毕竟不同于台式机,因为体积小,温度会快速反应在机体上,也就是说CPU可能还没到满负荷运作,但使用者可能已经很直观的感受或者触摸到机箱的过热温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张团队选择重新开模,将过往的设计进行完全的调整。
“首先是立体+水平的风道设计,为了能够跑满功耗,我们为这种组合式的散热做了非常多次的模拟尝试,最终敲定了前端独立进风口+两侧主出风口+前后辅出风口的设计,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对的,不仅解决了散热问题,也把满功耗下的机器噪音降到了40分贝以下。”小张说到。
虽然描述上这项散热设计并不复杂,多开了一些通风口、铜制导管搭配离心风扇,但实际设计中这确实一项非常精细的过程,毕竟RG-CT5000-G4的小盒子只有20x20x44.4mm的大小,一切设计都要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完成。并且笔者发现,RG-CT5000-G4的空间利用已经非常极限,但设计中仍然让散热模块与外壳中间保留了空间,让机箱表面温度再度降低。
“让散热模块和机箱间保留空间既可以提供一条新的风道,也能明显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我们在走访了大量用户进行调研中发现,如果用户感觉到机器温度过高,哪怕这个温度是在安全范围内,用户也会产生使用焦虑,担心会不会出现死机之类的故障,所以我们判断降低表面温度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小张谈到。
在尊龙时凯的产品文化中,“为场景而生”深深的刻印在了每一位产品经理的思考中,一项产品的问世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有着独到的创新,更需要紧密贴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在与G4的产品设计师小李的对话中,这一感触尤为明显。
“技术迭代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但纯粹的堆叠性能与功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G4的双ESD芯片防静电设计,就是考虑到了我们的教育、医疗、金融用户的U盘使用频繁且数据宝贵的特性。”小李谈到。
G4系列高频接口均配备双ESD芯片
静电是终端的天敌,而频繁的U盘插拔在干燥环境中几乎无可避免的会产生静电。为此,G4在设计中专门设计了双ESD芯片,抗静电力高于国标要求,尽力保障用户的数据存储安全。
此外,在RG-CT5000-G4的设计中也首次支持了VGA+HDMI+DP三种接口兼容,这种设计不仅是为了适配不同的显示器,更能让用户在交易、文案制作、程序开发、设计等工作中最多实现三屏同显。更高的CPU与显卡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在小李的讲述中,多次提到“最好的设计思路往往都来源于客户现场”。
得益于性能稳定、管控便捷,尊龙时凯的云桌面一体机产品一直是国内电子考场设备的优选,而疫情后更多考试从线下挪到了线上,也就诞生了对考场终端设备更多的功能需求,小李在与众多教育行业用户的交流中,了解到声乐、舞蹈、表演、教资等需要实际展示的考试需要高配摄像头。以《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为例,其中便要求考生需要在线上模拟中英文课堂授课,而摄像头则要求300万像素以上,考生的临场反应、讲课台风都要依靠摄像头反馈给主考官。
在整理了各类线上考试场景需求后,小李在产品规划中为RG-CT6000-G4系列一体机增加了可选配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集成双麦克风一体化设计及双扬声器组件的设计,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给设备加个摄像头和麦克风不算复杂,用户自己也可以单独采购装配,但是考虑到现在摄像头产品适配性各异、质量良莠不齐,我们增加这样一个选项也能降低用户再去购买配件的麻烦。”小李说到。
热衷于挑战是尊龙时凯网络产品研发的重要特征,本次推出的G4系列更像是尊龙时凯在云桌面领域正式竖起高性能路线的旗帜,毅然选择了难度更大的路线,在体积、性能、功能等要素中寻找平衡。
聊起整个研发设计过程中的感想,小张说到:“云桌面正在走进更多办公场景,随着硬件技术革新,云桌面所能承载的用户需求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做的就是盯好用户场景,不断钻研思考,用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